黨史知識之新中國第一部憲法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發(fā)表元旦社論,提出把“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憲法,通過國家建設計劃”列為1953年的三項偉大任務之一。當時,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制定的《共同綱領(lǐng)》一直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執(zhí)行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quán)。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制定一部新憲法確認已經(jīng)取得的經(jīng)驗與成果,鞏固革命的勝利成果,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絕密南行
1953年12月24日下午3點多鐘,一輛專列緩緩地駛進了北京前門火車站。不久,陳長江等80多名警衛(wèi)人員將很多書、文件、衣物、床上用品等搬上了列車。這些東西讓車上的服務員很吃驚,特別是車廂高高堆起的書占據(jù)了一節(jié)車廂的好些地盤。其他行李卻很簡單:一件打補丁的舊睡衣、兩塊灰色的舊毛毯、一把沒有多少毛的牙刷……如此愛看書的、如此儉樸的中央首長究竟是誰呢,服務員充滿了疑問。
20多天前,服務員們就被領(lǐng)導叫去談話,說要執(zhí)行一次既重要又光榮的任務,這是全國人民的重托,要保證完成好。細心的服務員們發(fā)現(xiàn)檢查列車準備工作的竟是鐵道部長滕代遠、公安部部長羅瑞卿,看來這位首長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人物。
毛澤東要離開北京,前往浙江杭州,帶著憲法起草小組的成員開始做一項為新中國法制建設奠基的大事,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早在一年前,全國政協(xié)常委通過了周恩來關(guān)于起草憲法的決議報告。毛澤東親自掛帥,擔任憲法起草委員會主任,主持憲法起草工作,但由于其間部分省市受災,國家忙于救災,以及毛澤東因工作繁忙數(shù)次病倒,憲法起草被推遲了。這次毛澤東離京就是要擺脫北京的日常事務,集中精力搞好憲法起草。
第二天早飯后,車上的服務員終于見到了這位神秘的首長,他就是毛澤東。此刻的毛澤東正斜靠在寬大的沙發(fā)上吸著煙,沉思著。
專列向南奔馳著。12月25日零時25分至德州西,宿營至6時30分;25日10時至濟南,24時至蚌埠支線,在這里宿營至26日9時30分,隨后去南京,26日24時至上海。
在專列上,毛澤東度過了自己的花甲大壽。
27日19時20分,專列離開上海;28日凌晨,抵達目的地杭州。毛澤東和隨行人員下了車,在浙江省委的陪同下乘車前往杭州北山路84號。
北山路84號大院30號樓是毛澤東一行人的辦公地點。30號樓由主樓(兩層小樓)和平房兩部分組成。憲法起草小組在主樓辦公,毛澤東在大平房辦公,大平房里有間會議室。
為了起草憲法,毛澤東和起草小組成員廣泛閱讀和研究了世界各類憲法。憲法起草工作進展得比較順利。從1954年1月9日開始到2月17日左右草案初稿出來了。其間,由董必武、彭真、張際春、李維漢等人組成的憲法研究小組也來到了杭州。起草小組還聘請了周鯁生、錢端升為法律顧問,葉圣陶、呂叔湘為語文顧問。在毛澤東主持下,起草小組通讀通改。2月24日完成“二讀稿”,26日完成“三讀稿”。在毛澤東的主導下,田家英在其中承擔了很多具體工作和直接修改工作,通常徹夜不眠,甚至累得吐血。
首部憲法誕生
毛澤東這次到杭州,一住就是兩個多月。在杭州期間,除了起草憲法,他還專門約請?zhí)K聯(lián)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捷沃西和駐華大使尤金到杭州會談,介紹了中共黨內(nèi)和國內(nèi)的一些情況。毛澤東個人在杭州的最大收獲就是每天堅持爬山,幾乎走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
田家英后來回憶,他們就在毛澤東爬山的時候修改憲法稿子。
憲法草案“三讀稿”通過后,毛澤東的心情輕松了許多。3月2日這天,他登上了玉皇山頂,在這里佇立四望,右面是嫵媚妖嬈的西湖,左面是波瀾壯闊的錢塘江,杭州城盡收眼底。毛澤東情不自禁地贊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真是個好地方!”
1月23日,杭州下起了大雪。當?shù)厝苏f,這是杭州幾十年未遇的一場大雪。24日,大雪初晴。毛澤東特別喜歡雪,高興得不得了。一早他就起來,到西湖邊看雪景。逢此難得之景,毛澤東身穿深色呢子大衣、頭戴淺灰色呢帽,兩手合插在身前,含笑站立在劉莊西湖邊的石欄處,讓攝影師侯波幫他拍照。
只有美麗的白雪才可以使毛澤東把手頭工作放一放。他帶領(lǐng)工作人員,每人拿一根小棍,小心翼翼地登上住所后面的小山頭,觀望西湖雪景。隨后,他又驅(qū)車到郊外,沿著錢塘江西行。翻過一座山梁,他的眼前閃現(xiàn)出一片銀色的田野。毛澤東急令停下,大家戴上口罩,下了車。衛(wèi)士們想扶毛澤東,他大手一揮,就往雪地里快走,也不管哪里是壟哪里是畦??熳吡艘魂?,他站住了,抓了一把雪放在手心里揉搓。衛(wèi)士們要向前為他探路,卻被他制止。原來,他是不想踩破雪被,驚醒沉睡的田野。他拉下了大口罩,靜靜地望著,深深地吸著被雪過濾了的清新空氣。直到返回的路上,毛澤東仍沉浸在與雪親近的喜悅中。
在杭州期間,正是中共中央剛剛通過《關(guān)于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的決議》,農(nóng)村互助合作運動在全國迅速發(fā)展起來。毛澤東時刻關(guān)注著這一運動的發(fā)展情況。他多次聽取浙江省委負責人關(guān)于試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的情況匯報。在3月初的一次匯報中,他得知紹興東湖農(nóng)場通過科學種田,使當年的“放鴨畈”變成浙江有名的高產(chǎn)樣板田,十分興奮,當即表示要去看看。
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毛澤東冒雨走在田埂上,一面細心察看,一面向農(nóng)場負責人詢問情況。隨后,游覽了東湖風景區(qū)。面對陡峭的懸崖,潺潺的流水,以及散布在山水之間的飛檐亭榭、拱形石橋,毛澤東感慨萬千,指著陡立的石壁對身邊人說:“這不是老天爺?shù)墓砀窆?,而是勞動人民世世代代開鑿石條而造成的。”
看到前面有家小茶館,毛澤東走了進去。在八仙桌旁,毛澤東談起了紹興的歷史和名人:“紹興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地方,也是中國當代文豪魯迅先生的家鄉(xiāng)。魯迅生前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另一句是‘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共產(chǎn)黨人就是要有這種為人民甘做牛馬的精神。”
杭州之行,給毛澤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從此,這里成了他經(jīng)常駐足的地方,據(jù)說曾先后到過這里40余次。
3月初,經(jīng)毛澤東審定和修改的《憲法草案初稿說明》專門就憲法草案在文字上的特點作了說明:“憲法是必須在全國人民中間普遍宣傳和普遍遵守的,因此,條文固然要盡量簡單,文字尤其要盡量通俗。從這個觀點出發(fā),憲法草案的文字完全用白話寫成,凡是可以避免的難懂的字眼,一律加以避免。”
3月9日,憲法起草小組拿出“四讀稿”。至此,憲法起草小組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為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討論修改憲法草案,提供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稿本。
3月17日,毛澤東一行回到北京,立即著手召集憲法起草委員會會議,討論憲法草案。經(jīng)過歷時80多天的廣泛討論和反復修改,憲法草案提交全國人民公開討論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
當年,中央從人民大學及其他單位抽調(diào)一部分法律專業(yè)人士臨時到憲法起草委員會工作。在人民大學擔任教員的許崇德有幸入選。接受筆者專訪時,已是著名憲法學家的許崇德回憶說:“當時我還是個小青年,才20多歲,我是作為人民大學的教員參加這項工作的,那時是田家英同志在高校點兵找去幫忙的。”從小身經(jīng)戰(zhàn)亂、吃盡國窮民弱苦頭的許崇德,深知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大法的重要性。雖然只是從事輔助性工作,但仍十分專注認真。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給憲法起草委員會整理材料,并提供相關(guān)資料,還整理了征求意見、全民討論送來的討論材料和意見,經(jīng)歷了憲法起草的全過程。
當年全國政協(xié)、各地方、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武裝部隊等組織了各方面人士8000多人參加憲法草案(初稿)的討論,提出修改意見5900多條。
6月1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和《關(guān)于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決議》。
6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憲法草案全文,并發(fā)表了在全國人民中廣泛展開討論憲法草案的社論。一場全民大討論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
此后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全國各界共有1.5億多人參加了憲法草案的討論,他們熱烈擁護,又提出110多萬條修改或補充意見。討論中提出的意見,都由各地黨政領(lǐng)導部門及時上報中央。許崇德回憶說:“1954年是特大洪災。所以交通中斷了,大水都沖掉了公路、鐵路,當時的討論意見是用飛機運送到北京來的,那真是感動人。”
8月4日,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給中央一個電報,說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有代表提出提案,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毛澤東最高榮譽勛章。中共中央秘書長鄧小平接到這份電報,立即送毛澤東。8月6日,毛澤東在這份電報上批示:“請即復不要通過此項提案。”在全民討論中,還有人提議把這部憲法命名為“毛澤東憲法”,也被毛澤東拒絕了。
經(jīng)過全國性大討論,憲法草案又作了一些重要修改。
1954年9月15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劉少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的委托作了《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報告》。
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會上被莊嚴全票通過,因其在1954年頒布,史稱“五四憲法”。